槟城
来源: | 作者: | 时间:2018-04-13
-
槟城
编辑
槟城亦称“槟州”,马来西亚十三个联邦州之一,位于西马来西亚西北部。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整个槟城被槟城海峡分成两部分:槟岛和威省。威省的东和北部与吉打州为邻,南部与霹雳州为邻;槟岛西部隔马六甲海峡与印尼苏门答腊岛相对。光大为槟城著名地标。州首府乔治市是槟城重要港口,是首都吉隆坡和新山市之后的全国第三大城市。

经纬度:N 5°24',E 100°14'。 槟城:意指岛屿本身,素有“东方花园”美誉,马来西亚 [2] 旅游胜地之一。 槟
城范围包括: 槟岛:位于马六甲海峡 [3] ,行政上划分为两个地方政府:东北县和西南县, 威省:地名是根据英文旧称Province Wellesley翻译,然而独立后官方已正名为Seberang Perai, 位于马来半岛西海岸面对槟岛的部分,行政上划分为三个地方,即威北,威中及威南。 首府乔治市在槟榔岛东北方,是一个古老历史文化的城市。 沿海为狭长的平原,内陆多山地,岸外小岛包括木寇山等。
槟城首府乔治市,面积23平方公里,人口约24.8万,位于槟榔岛东北部,马六甲海峡北口,槟榔屿海峡西岸。离大陆3.2公里。年平均气温26.9℃,年降水量2434毫米。1786年辟为自由港,为印度一中国航线上的停泊港。后发展成海峡殖民区首府和商业中心。工业居西马来西亚北部地区首位,生产锡、大米、椰油、肥皂、藤竹器、电子仪器等。20世纪80年代,横贯西马来西亚北部的东西(北海一哥打巴鲁)大道通车,兴建 8 公里长连结槟城与大陆的槟威大桥,密切了槟城与西海岸带的联系, 扩大了腹地 。 槟城港占全国各港总吞吐量的25%,出口橡胶、棕油、锡与木材,进口燃料、糖与肥料。名胜有龙山堂邱氏宗祠、张弼士 [4] 别墅、桥生博物馆、蝴蝶公园、蛇庙和极乐寺。岛内设有马来西亚理工大学 [5] 和拉曼大学 [6] 分校。
槟城因槟榔岛上的槟榔树而得名,有众多的名胜古迹。槟城也被称为美食天堂。
槟榔岛南北长24公里,东西宽15公里,面积285平方公里,人口约150万。岛上最高的槟城山,海拔830米,可乘登山缆车直达山顶,在山顶尽览全岛和海峡的景色。岛上有中国式的极乐寺、缅甸式的卧佛寺,也有马来西亚最大的海港城市乔治镇和东南亚第一、世界第三长的跨海大桥。
槟城一向有东方之珠的称号,是东方城市中最如诗如画及最浪漫的城市之一。它位于马来西亚道西北的海岸边。槟城这名字,乃取自当年遍布在该岛上的槟榔树而来的。槟城,于1786年时被英国殖民政府开发为远东最早的商业中心,今日的槟城,已经是一个反映东西方独特情怀的熙熙攘攘之大都会了。
槟城州是由槟城岛及半岛威省的共同组成。两块
土地是由全长13.5公里的槟威大桥所连接左一起,这座桥也是亚洲最长的桥梁之一。此外,这里亦有通往威省的渡轮服务。
位于槟城岛的乔治市是该州的首府,这是一座富有历史传统的城市,如今它已经被规划及发展成现代化的都市了。槟城的某些地区还保有过去非常古老及典雅的足迹,例如:狭窄的街道、三轮车、庙宇及业者辛勤搬运货物等景象,这些似乎是属于被遗忘的时代之跋蟆?
槟城岛也以其美食闻名于本区域,食物种类从娘惹美食到小档口的油饭、炒粿条(河粉)及槟城叻沙等,其食物风味和其他州属有很大的差别。
槟城的岛屿槟榔屿在马来历史书籍马来记年之书就记戴有Polo Pinang之称,而当年的郑和航海图中就有槟榔屿之称,这是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唯一在6百年来仍然沿用航海图上的华文名称的地方。
槟城是于1786年,由FRANCIS LIGHT莱特船长所发现的。莱特船长是在答应吉打苏丹,英国将保护吉打免于暹罗的侵略后,代表东印度公司接收槟城的管辖权。 当莱特抵达时,这里还是人烟稀少的岛屿。有故事流传谓,当年莱特以大炮将金块射进内陆去,来鼓励工人协助开发这片土地。
他将该岛重新命
威尔斯王子岛,事因征得这座岛屿时,适逢王子生日。
名为
他很快的将乔治市发展起来,不久,他亦占取了邻近大陆的一片土地,后来被称为威省。
莱特将乔治市发展为免税港口,他并且鼓励移居本地的住民,尽量开垦土地,这座原本荒无人烟的岛屿,在莱特的带动之下,其人口竟然多达一万人。
1805年,槟城成为孟卡的臣属地。它过后被升级为第四印度殖民政府,拥有和马德拉斯及孟买相同的行政架构。
1826年,马六甲及新加坡的管辖权转移到槟城,海峡殖民地于焉成立。经济发展得非常迅速,1816年乔治市设立了第一所以英文为教学语言的学校,大英义学。
1910年孙中山先生在槟城主持“庇能会议”。这个事迹在2007年被珠江电影与深圳影视厂联合拍摄一部电影《夜明》。
除了创办光华日报, 革命人士也在槟榔屿组织“槟城阅书报社”鼓吹革命。黄花岗起义即辛亥“三·二九”广州起义就是孙中山和赵声、黄兴、胡汉民、邓泽如等同盟会重要骨干于1910年11月13日在槟榔屿议决和策划的。
更难置信的是连莱特本人也是受害者。他因疟疾而在1794年10月21日逝世,终年54岁。
莱特掌理槟榔屿不过8年,就告英年早逝,以致他无法实现其理想,只能交后来者继承。 莱特将槟榔屿命名为“威尔斯王子岛”,但此名挂不住,甚至连以后的史书也少提及,而是惯称为“槟榔屿”。
为什么叫做槟榔屿呢?它又不是盛产槟榔的地方。原来这个小岛的形状如同槟榔,因而得名。
马来人一早就将此地叫做“丹绒”(Tanjong),后来马来文译为Pulau Pinang。至于乔治市则一直沿用下来,直到今天我们还是把槟城的首府称之为乔治市,即便在1957年独立后,也不易名,因为它已经载入史册。
根据史书记载,莱特初抵槟岛,只有居民58人。其中三人即张理、丘兆进及马福春在丹绒道光过着打渔生活。
这三位华人在1745年来到槟城,死后化身成为大伯公,比莱特早来41年。在这方面,曾任华民政务司的巴素博士这样说:“一位姓邱的客家铁匠,一位姓张的教书先生及一位姓马的烧炭人,他们都被尊奉为华侨的开辟者。
”巴素也引述史料指出,槟榔屿可以说是华人第一个被鼓励移民的地方。